马伊琍周雨彤接连口碑翻车,明星应该如何正确地上综艺?

2024-10-30 13:20:59 13阅读

前有周雨彤因《花儿与少年第六季》被花式审判,后有马伊琍在《喜剧之王单口季》中受争议。再往前数,还有李庚希、王鹤润、张颂文等等明星,均因在综艺里的表现,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审判。

明星上综艺翻车,不是稀奇事,只是在如今的赛博审判时代,翻车风险正在剧增。

01 “let’s 花学”

“花学”正在复兴,这次陷入舆论漩涡中心的是周雨彤。

在最新一期节目中,侯明昊妈妈让他代购,周雨彤提出该产品是金晨代言的,“让金晨给你妈送”。尽管金晨随即表示“管够”,但,还是吵起来了。在很多网友眼中,周雨彤的行为是“慷他人之慨”

上一期节目中,因在镜头前面询问金晨用药的行为,周雨彤达到了被声讨的高峰。

在花学家眼中,周雨彤的“罪过”还包括(但不限于)“把旅综玩成恋综”、“在车里太吵”、“抱团”、“拍照时撞了刘烨”、“私自拆金晨的礼物”。

金晨虽发博回应自己和周雨彤关系很好,但没能阻止“花学”如火如荼地复兴。

上《花少6》前,周雨彤是松弛、真性情、路人缘好的“周姐”。上完节目,据网友分析,周雨彤已经变成了“自我的NPD(自恋型人格障碍)”。

周雨彤曾在节目里说,她偏爱一些有问题的人,“如果一个东西播出来,一个电视剧播出来,人人都爱你,你是多么无聊的人,人人都喜欢你多可怕。”也算一语成谶了。

这种24小时跟拍、几乎无死角的综艺,确实是明星翻车的高风险区。

不同于有明确剧本和人设的影视剧,真人秀需要明星展现真实性格。即便明星们在镜头前会有意隐藏部分自我,但表演能力再强的人,也很难24小时全副武装,而那些下意识的行为一旦不符合最大公约数的社会经验,就会成为审判对象。

不少曾经的“内娱活人”都在这上头吃过亏,今天是周雨彤被指责“自我”,昨天是张颂文被指责“装”……

周雨彤真的是NPD吗?张颂文真的装吗?很早就有研究大众文化的学者提出,受众能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处理文本,即人们通常会根据自身经验构建各种叙事,并完全被卷入故事中,把它构建为一种真实。

换言之,综艺并非真实的纪录与生活,而是媒体素材,观众会从素材中找出线索,从自己的社会经验出发,构建故事。

敏感的人会共情因导游工作而压力过大的王安宇,普通观众不会共情身为明星还要砍价的张颂文。也如金晨吃药事件一般,或许在关系好的朋友之间,周雨彤的话是玩笑,金晨也确实笑了。但在和周没有私交的观众眼中,她的行为则是没有边界感的。

对素材的解读权掌握在观众手中。尤其在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,解读的走向显然更加不可控。

对于这种翻车困境,除了少上综艺和提高人格魅力,似乎很难有更好的解法了。

02 又一位脱口秀嘉宾翻车了

说巧不巧,最近在综艺节目里翻车的明星,不止周雨彤。

《喜剧之王单口季》里的马伊琍,则是犯了天底下脱口秀嘉宾都会犯的错误——“不够懂脱口秀”。

翟佳宁吐槽甜品的名称,马伊琍问他是不是很恨那个甜品;南瓜讲述自己送外卖的经历,马伊琍反复追问他如果上节目不成功,是否还会当外卖员。

小鹿的段子说花精力整容变得更美的人也值得敬佩,马伊琍说不要容貌焦虑、要接受自己;唐香玉讲述自己被催婚的经历,马伊琍提醒她最好讲述自己走出困境的过程。

一套点评组合拳下来,马伊琍成为了“高高在上的外行指导内行”。

和24小时跟拍综艺一样,语言类综艺也是明星翻车的高发风险区。

前几年,脱口秀嘉宾陷入争议的重要原因,在于他们拍灯与否能够直接决定选手的首轮去留,这是赛制问题。但即便今年的赛制有变化,嘉宾票数重要性降低,也没能让脱口秀嘉宾这份工作更轻松。

对于语言类综艺的嘉宾,观众是有心理预期的,期待他们会表达、能输出观点。鲁豫就是正面例子,从节目中的点评,能看出她做过功课,或许她本身就是脱口秀观众,私底下还会听某些脱口秀演员的播客。

当然,输出观点也是有门道的,最好能输出一些不冒犯的、温和的、符合当下流行趋势的观点。马伊琍属于努力输出观点,但没输到点上。

如果不能精准输出观点,那么,跟着观众一起笑也是可以的,比如张雨绮。

笑点无法和观众同步,很容易成为缺乏共情能力、听不懂普通人生活的“208万”,上一个没跟着观众笑的前车之鉴周迅,已经挨过骂了。

相较之下,“笑就完事了”是更简单的方式,毕竟输出观点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为。

03 赛博审判

明星应该如何正确地上综艺?

最理想的状态大概是“人设统一”,即在影视作品中的大众形象与其在综艺里展现的私人形象保持一致。

如沈腾和贾玲本身就是喜剧演员,两人在综艺《王牌对王牌》里的形象也足够讨喜,照顾嘉宾、控场、抖包袱,这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他们喜剧人的大众形象,国民度、观众缘都相应地提升了。

次理想的状态是上合适的综艺。尔冬升、张颂文上演技综艺,都算术业专攻;周一围一度被打上“PUA朱丹”的标签,但在夫妻旅行综艺里,实现了口碑反转。

如果无法做到以上两点,对明星来说,最正确的上综艺方式大概就是“少上综艺”

少上综艺,避免被审判人品的风险。对于演员来说,这或许更重要——在综艺里的过度曝光,很容易造成私人形象的固化,从而影响其戏剧形象,比如七季《向往的生活》过去,黄磊演什么都被评价“像在演自己”。

当然,这其实根本不是一句“少上综艺”就能解决的复杂问题。

在赛博审判时代,上多少综艺都有风险。更何况,明星的综艺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在解读中完成构建的,随着时代的变化,解读产生变化,综艺形象自然也会受到影响

七年前,《向往的生活》刚开播时,观众对于黄磊的主流评价还是“被演艺事业耽误的厨子”、“黄磊老师太能干了”。

如今,除了周雨彤,黄磊也很不幸地成为了赛博世界里的NPD,何炅则被网友评为“异食癖患者”。

问题很复杂,但或许也没那么重要。赛博审判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综艺里的私人形象问题,很容易通过减少曝光止损。今天在综艺里被骂,明天可能会在影视作品里翻身;昨天在互联网上被夸,今天或许就会在综艺中翻车。

在大众解读中被构建的形象永远是流动的。赛博翻案还是赛博清算,造神还是灭神,只是一体两面。


    扫描二维码打开

*
*